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一个王朝能撑近三百年,靠的当然不只是运气,明朝也出过让人称赞的好皇帝,可同样,也有让人气到跺脚的“昏君”。
说起昏庸,明朝这几位还真是各有“绝活”,但要论谁最离谱,有一位皇帝敢拍着胸口说:我第二,没人敢称第一。
他干的那些事,不是昏,就是疯。到底是哪三位被称为“明君”?又是哪三人被骂成“昏君”?最“离谱”的那位,又荒唐到什么程度呢?
朱元璋:从乞丐到皇帝传奇
朱元璋的人生经历放到今天,绝对是顶级励志故事。
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,父母兄弟相继饿死病死,他自己也差点没活下来。为了活命,他当过和尚,做过乞丐,讨饭的时候经常被人打骂。
元朝末年天下大乱,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。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,凭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,一步步爬到了领导位置。
他先是消灭了陈友谅、张士诚等割据势力,随后北伐推翻元朝,1368年在南京称帝,建立明朝
当了皇帝的朱元璋没有忘记自己的苦日子。他深知官吏贪腐对百姓的危害,所以对贪官污吏下手特别狠。
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实草,把人皮挂在衙门里警示后人。他还废除了丞相制度,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,每天批阅奏章到深夜。
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,制定了详细的法律制度,减轻农民负担,鼓励开垦荒地。
他规定官员不能随便征收赋税,不能强迫百姓服劳役。在他的治理下,明朝初期社会稳定,经济恢复,史称"洪武之治"
朱棣:用实力证明自己的铁血帝王
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,封为燕王,镇守北京。朱元璋死后,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。
这个年轻的皇帝一上台就开始削藩,要收回各地藩王的兵权。朱棣知道自己迟早要完,索性起兵造反。
建文元年(1399年),朱棣以"清君侧"的名义起兵,史称"靖难之役"
这场战争打了四年,朱棣最终攻进南京,朱允炆在皇宫大火中失踪。朱棣登上皇位,改年号为“永乐”。
朱棣是个有大志向的皇帝。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,亲自坐镇北方防御蒙古。
他五次亲征蒙古,打得蒙古各部不敢南下。他还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,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,展示了明朝的国威。
文化方面,朱棣组织编纂了《永乐大典》,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,收录了八千多种图书,共两万多卷。
他还修建了紫禁城,这座宏伟的宫殿群至今仍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。
朱棣在位二十二年,明朝的疆域达到最大,经济繁荣,文化昌盛,史称"永乐盛世"
朱见深:从苦难中走出的仁慈君主
朱见深的童年很悲惨。他两岁时,父亲朱祁镇在土木堡被蒙古人俘虏,叔叔朱祁钰当了皇帝。
朱见深被废为“沂王”,在冷宫里度过了七年。朱祁镇复位后,朱见深重新成为太子。1464年,他继承皇位,改年号为“成化”。
即位之初,朱见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在"夺门之变"中被冤杀的于谦等人平反。他恢复了这些忠臣的名誉,抚恤他们的家属。
朱见深对百姓很宽厚。当时中原地区有很多流民,地方官员想要驱赶他们。
朱见深下令安抚这些流民,给他们分配土地,让他们安居乐业。他还减免了很多地方的赋税,让百姓休养生息。
朱见深统治期间,明朝社会相对稳定。
他任用李贤、彭时等贤臣,整顿吏治,改革弊政。虽然他晚年沉迷于道教,宠信宦官,但总体来说还是个不错的皇帝。
"大明第一昏君"朱祁镇的荒唐事
说起明朝的昏君,朱祁镇可以说是"名列前茅"
他自负却无能,刚愎自用,犯下了种种荒唐错误,最终将大明王朝推向了危险的边缘。
朱祁镇即位之初,就显露出了昏庸的本性。他生性多疑,对朝臣猜忌,经常胡乱杀戮,导致朝中人心惶惶。
他还沉溺于享乐,不理朝政,整日与宠臣饮酒作乐,荒废政务。
更加令人不齿的是,朱祁镇还有一个特殊的嗜好,就是亲自下场,与妃嫔玩一种叫做"掷瓶"的游戏,终日在后宫中寻欢作乐。
在位期间,朱祁镇还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,那就是对外用兵不力。
他自负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善战的君主,便挥军出征,与北方的瓦剌部落交战。然而,朱祁镇却严重低估了对手的实力。
在与瓦剌的战争中,朱祁镇带领五十万明军惨败,最后甚至沦为阶下囚,被敌人俘虏。
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朱祁镇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。他竟然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和百姓,联合瓦剌攻打明朝的城池。
朱祁镇指引敌军攻破了多个明朝的城池,若不是忠臣于谦力挽狂澜,拒不开城,京城百姓就要遭殃了。
让人更加愤慨的是,朱祁镇在被瓦剌放回后,非但不思悔改,反而变本加厉。他回到京城后,诬陷忠良,残害无辜。
朱祁镇害死了许多忠臣良将,包括了救他性命的于谦。他还趁着弟弟朱祁钰重病之际,为了夺回皇位,竟然下令将其赐死。
朱祁镇的所作所为,简直令人发指,他无愧于"大明第一昏君"的称号。
朱祁镇的昏庸,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。
在他的折腾下,国力受损,民不聊生。更为严重的是,他的所作所为,动摇了明朝统治的根基。
亡国之君朱由检
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,年号崇祯。
他十七岁登基时,明朝已经千疮百孔。东北有后金(清朝前身)虎视眈眈,内地有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四处攻城略地。
朱由检是个勤政的皇帝,他每天工作到深夜,亲自批阅奏章。
他想励精图治,挽救大明江山。他杀了魏忠贤等权宦,整顿朝纲。他还多次下罪己诏,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朱由检最大的问题是刚愎自用,不相信任何人。他在位十七年,换了五十多个内阁大学士,杀了十几个督师。
袁崇焕是明朝最能打的将领,在宁远大败努尔哈赤。朱由检却听信谗言,把袁崇焕凌迟处死。
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李自成攻破北京。
朱由检在煤山(今景山)上吊自杀,临死前在衣襟上写道:"朕凉德藐躬,上干天咎,致逆贼直逼京师。朕死无面目见祖宗,去冠冕,以发覆面。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。"
朱允炆:理想主义者的失败
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,父亲朱标早逝,他被立为皇太孙。朱元璋死后,朱允炆继位,年号“建文”。
朱允炆是个文弱书生,满脑子儒家理想。
他一上台就开始推行"建文新政",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儒家社会。他重用方孝孺等文人,削减军费,减轻赋税。
朱允炆最大的失误是急于削藩。
明朝的藩王都有自己的军队,特别是镇守边疆的藩王,兵强马壮。朱允炆担心这些叔叔们威胁皇权,开始收回他们的兵权。
削藩的做法激怒了燕王朱棣。朱棣起兵造反,建文帝派出的军队节节败退。
建文四年(1402年),朱棣攻入南京,皇宫起火,朱允炆下落不明。有人说他被烧死了,有人说他逃出宫去当了和尚。
朱允炆的失败在于太过理想主义,不懂权力斗争的残酷。他想用仁义道德治国,却忘了在乱世中,枪杆子才是硬道理。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
朱元璋、朱棣、朱见深这些明君,他们或出身贫寒,或经历磨难,都懂得珍惜权力,善待百姓。
朱祁镇、朱由检、朱允炆这些昏君,他们或刚愎自用,或优柔寡断,最终都成了历史的失败者。一个朝代的兴亡,往往就取决于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。
久联优配-求股票配资-网上配资公司-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