伦敦白厅街道上,一名白发老妇人高举美国右翼活动家查理·柯克的遗像,标语上写着“上帝保佑,永志不忘”。
她身后,人群如潮水般涌动,圣乔治十字旗与“让英国再次伟大”的标语混杂在一起,这不是美国的MAGA集会,而是英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极右翼游行。
一、万人上街,从“言论自由”到暴力冲突
活动最初被组织者汤米·罗宾逊包装为“言论自由的节日”,但现场迅速被极端口号淹没。 警方预计人数仅数万,实际却涌入11万至15万人,导致伦敦警察厅紧急调派千名警力封锁核心区域。
示威者向警察投掷啤酒瓶和照明弹,造成26名警员受伤,4人重伤,有人鼻骨骨折,有人牙齿断裂。 与此同时,反法西斯的5000人队伍在另一条路线集结,高呼“欢迎难民”,与极右翼群体隔街对峙。
二、马斯克“远程点火”,一场跨国极右翼合流
集会高潮来自埃隆·马斯克的视频连线。 他身后悬挂美国国旗,直言“英国正在被摧毁”,呼吁“解散议会、重新选举”。 这番话通过社交平台X直播,观看量飙升至290万次,瞬间刷屏欧美媒体。
法国极右翼领袖泽穆尔紧随其后,宣扬“大替代理论”,声称“欧洲民族被穆斯林文化取代”。
三、经济根源,中产萎缩与移民焦虑
为什么极右翼能在英国掀起巨浪? 一名伦敦导游向游客解释:“民众对非法移民的不满已积累多年,近期未成年女性遭移民性侵的案件更是导火索”。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,英国服务业占比高达80.91%,工业空心化比美国更严重。
中产阶级因通胀和税负压力沦为“失落群体”,工党政府将年收入10万英镑家庭的税负增加3-4万英镑,进一步激化矛盾。
移民问题成了宣泄口:2024年非法入境难民激增,伯明翰等城市的白人比例从1961年的97%暴跌至53%。 标语“呼叫中心必须讲英语”背后,是普通人对身份被侵蚀的恐惧。
四、政治失败,主流政党的信任崩塌
极右翼的崛起映射出主流政治的失灵。 保守党执政14年间,英国经历“生活水平最糟糕时期”;工党上台后未能扭转困境,反而因移民政策软弱遭抨击。 改革党领袖法拉奇借机鼓吹“停止移民入侵”,在2025年地方选举中狂揽674个议席,碾压工党和保守党1011。
一名抗议者怒吼:“我们想要回我们的国家! ”这句话不仅针对移民,更指向被民众视为“脱离精英”的整个政治体系。
五、社交平台,极右翼的“扩音器”
马斯克的X平台成为极右翼动员的核心工具。 汤米·罗宾逊通过直播吸引290万人观看,算法将“大替代理论”和反移民内容推送给潜在支持者。
伦敦警察厅副局长坦言,线上煽动加剧了线下暴力。 工党议员戴安娜·阿博特批评道:“极右翼是社会中最反女性的力量”,但她的声音在算法浪潮中被淹没。
久联优配-求股票配资-网上配资公司-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